您的位置::江俊农业网 >> 棒果榕

前进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达县农业机械化毛芽椴小金莲花川麸杨白花茶裸果木属

时间:2022年09月10日

前进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达县农业机械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回眸达县农机化三十年风雨历程,我们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发展速度,今非昔比,映人眼帘的是农机具数量迅猛增长,种类不断扩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速度加快,新旧产品更替加速,农机管理不断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农机作业量不断攀升,农业机械化的地位和作用日意凸显。可以自豪地的说:达县农机化事业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乘势前进,硕果累累。

一、三十年的发展,达县农机人铸造历史辉煌

(一)农机总动力及农机装备总值增加。农机总动力由1978年的4.58万千瓦增加到35.4万千瓦,增长672.9%;农机装备总值由1737万元增加到13651万元,增长685.9%。

(二)农机装备水平提升,门类较为齐全。农机拥有量由39958万元增加到279708万元,增长600%;其中:拖拉机及农用运输机械由1978年的112台发展到899台,增长702.6%;稻麦脱粒机械由2095台增加到29046台,增加1286.4%;耕整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从无到有,分别发展到685台、2台、89台;农用座机由4280台增加到36290台,增加6781.4.8%;固定、流动(含微电泵)提灌机械由8257台增加到568202台,增加6781.5%;植保机械由17台发展到515台,增长2929.4%;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由5163台增加到41735台,增长708.3%。此外,栽植机械、烘干机械、秸秆旋埋机械及其它配套作业机械也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运输型拖拉机、机动插秧机、油菜收获机、水稻半喂入式收联合收割机、谷物烘干机等高性基本操作步骤:上电 选择实验项目 设置实验参数 启动实验待机状态 装夹试件 启动实验 实验结束自动回位 发送结果永久存储 按需输出实验结果与曲线能、高效率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更新换代正在加速。

(三)农机作业水平提高。全县提水灌溉农田面积由1978年的19.82万亩增加到37.8万亩,增加90.7%;机耕面积由1.92万亩次增加到8.8万亩次,增长358.3%;机收面积实现零的突破达到21万亩次;水稻机插秧面积实现零突破达到300亩;半机械化脱粒由36.2万亩增加到85.9万亩,增长137.3%;机械植保面积由11.4万亩增加到60.3万亩,增长428.9%;农副产品加工由1.35亿公斤,增加到3.4亿公斤,增长151.8%;农用运输由112万吨公里增加到4920万吨公里,增长3730.4%。机电排灌、农产品初加工、农村运输环节实现了初级阶段的机械化。农机作业水平的提高,大大缓解了农民种田“三弯腰”劳动强度,耕牛“下岗”,农机“上岗”已是大势所趋,“扈水斗”提水灌田早已成为历史。

(四)全县粮食作物耕、播、收的综合农机化水平由1.3%提高到了11.5%。

(五)机耕道建设飞速发展。全县机耕道建设已由780公里增加到8220公里,其中:泥碎路7370公里,硬化路 850 公里。纵横交错的机耕道络初具规模。

(六)农机服务组织正在完善。2006年开始组建了达县机耕、机收服务队,建立提灌用水协会19个;以机耕、植保、机电提灌、机收为主的农机专业化合作组织正在不断发展 ;以农户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机经营体制得到巩固;农机经营总收入由1476万元增加到3.78 亿元,农机作业收入由78年的35.78万元增加到2.1亿元;现在农机户年纯收入达到1.4亿元,年为农民增收节支1.6亿元。全县农机户由零发展到51143户,农机年作业收入上万元的专业户4041户,其中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351户;机收作业服务开始了跨区作业,解决了农民有机无田、有田无机的作业难题;股份制、合作制、农机专业服务公司等多种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应运而生,开启了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进程。

(七)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到位,事故明显减少。农机安全事故由78年的49件降至3件,死亡人数由21人降至为零。

二、三十年苦干,达县农机人书写灿烂华章

三十年农机化的发展,改变了延袭多年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让农民用上了便捷高效的农业机械,田野里呈现的是一副现代农业画卷。全县上下以“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为主题,实施兴机富民工程,加强农机科技推广,强化监管职能,打造平安农机,使全县农机化工作取得了长促发展和全面的进步。

(一)项目兴机,示范立业。多年的实践证明,项目是立业之本,发展之本。县农机局多次承担部、省级农机化项目,1985年至2000年,相继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节本增效工程项目和省农机局下达的S195柴油机改型项目,并分别获得三等奖、二等奖;2006年至今,我县承担了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了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农机装备推进项目,截至目前,国家、省、县三级累计对农机购置实施补贴资金达557万元。2008年县农机局承担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水稻机育机插示范点任务。通过全面建设农机示范区,既起到了以点代面的示范作用,又为农机推广打下了扎实基础。

(二)监管市场,优化服务。自2006年开始,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扶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原则,县农机局成立了农机协会。目前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19个,会员达758人。积极拓宽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范围,在增加鉴定数量的同时,寻求面上的延伸。2006年将鉴定范围由原来的单纯的农机修理工、农机营销员等向其它领域延伸,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每年结合农资打假济南试金试验机为什么价格高?行动,与工商、质监等部门联合执法,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

(三)建全机制,狠抓安全。建立健全了“政府总揽、农机主抓、部门配合、机手自律、全社会参与”“五管齐下”的农机安全社会化监管络,农机安全包保制得以落实,农机安全生产监控点初步建立,形成了农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农机事故四项指数均控制到规定的范围内。2007年按照农业部42、43、72号令,启用拖拉机登记证和新的牌证,对收割机实行牌证管理。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筑牢了农机安全生产三道防线,落实了四项制度,农机安全生产态势平稳。

(四)农机工业,得到振兴

2004年以来,我县地方农机工业迅猛发展。双庙乡农机站、达县大尹机械厂、碑庙富民农机厂、四川省星光门业有限公司四家企业,他们通过自主研究、自行设计、自己生产,研制出了双利牌5TG-70、5TW-30、5TW-40、5TG-80稻麦脱粒机和5TY-27玉米脱粒机。这些自主研发的农机具,不但获得了国家专利,而且获得了四川省农机局发给的农机推广许可证,同时,还进入了四川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目前,这些农机具远销云、贵、川、渝三省一市,产品供不应求。

(五)发挥功能、作用凸显

30年的改革开放,我县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投资农机致富已经唱响。在购机补贴政策的刺激下,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持续升温,农机市场产销两旺。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大规模推广使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增机减人”已是大势所趋,农机经营的“本小利大、赚多赔少”,投资少、风险小的特点也愈来愈明显。 农机作业的市场需求在明显增大,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强农惠农政策激励下,我县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打起了靠农机作业服务发家致富的算盘,已成为农民们最实际的“畅想”。

2008年截至10月底,全县已实现机耕8.8万亩次,机收21万亩,半机械化收获37万亩,提水灌溉3600万方,脱粒2.5亿公斤,植保165万亩次,加工3.4亿公斤,农棕竹属机运输4800万吨公里,农机经营收入实现3.78亿,为县内农民增收节支达1.4亿元。

三、展望未来,达县农机人将伴随改革开放继续前行

(一)党政重视,前景看好

上自党中央、国务院,下至省、市、县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机化事业都十分重视及支持。1997年至2008年,一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先后作出了《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决定》(川府发[1997]131号)文件,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十五”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六六”目标任务的通知》(川府发〔2000〕40号)文件,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0反而得不偿失7]11号)文件,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川府发[香水月季2007]59号)文件。二是市、县人民政府根据省人民政府的上述黄杨属文件精神,及时下发了类似的文件。这些文件是建国以来省、市、县人民政府发出的有关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强化农机部门职能,加强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川府发〔2000〕40号文件,把乡以下农村机耕道建设职能赋予了农机部门;中共达县县委、达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达委发〔2008〕12号)文件明确提出了每年县级财政投入农机化的建设资金不得少于450万元,专款用于机耕道、农机田间作业道路、机电提灌站建设和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农机化教育培训。同时还提出了把机耕道建设、机耕、机育、机插、机灌、机械化植保、机械化收割、机械化运输,秸秆旋埋等农机化综合发展指标分别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考核内容。 这些文件的适时出台既充分表明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支持农机化工作,又有效鼓舞了农机职工的士气和斗志,同时也坚定了农机职工搞好农机化工作信心和决心。

(二)法规出台,地位稳固

在90年代,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相继通过并颁布了《四川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四川省农机安全监理及事故处理条例》《四川省农村机电提灌管理条例》。2000年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又相继颁布了《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这些法律法规,对于保护农业机械,以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为主体,对他们使用农业机械采取了许多立法扶持措施。这是我国农机史上的专用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无疑更好地调动了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对农业机械化投入的积极性,从而加快了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步伐。2004年5月1日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授权农机部门行使对拖拉机的监督管理职能,改变了过去委托管理的体制,确定了农机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同时,农业部颁发的第29号部长令《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为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2006年农业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颁发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农机维修管理的地位、作用、职责,规定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审批是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前置条件,为农机维修业依法管理奠定了基础。这些法律法规分别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法律地位。

(三)大有可为,任重道远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我们不难看出达县的农机化发展在现代农业和会主义新农村中必将进一步发挥出四个方面的功能作用:

第一、从生产发展的任务角度看,以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提高来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大家知道,过去我们 “双抢”、“秋收”时搞人海战术,几十天才能搞完,现在水稻收割两天前看见是一大片,两天后就看不见,靠的就是高度的机械化。现在我们达县一个人种十多亩田也不以为奇了,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农机专业户,靠的就是农机合作服务组织,靠的就是农业机械。

第二、推进农业机械化,适应农村劳动力战略转移,确保耕地资源充分利用。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当中,出现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向工业的大量转移,这是世界各国都已经历过的一种必然现象,也是一个必经阶段,一个必然规律。目前,达县有近40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有的村80%的劳动力都流向城镇、流向沿海、流向工商业,“老人农业”日趋凸显,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途径,仍然是靠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因为,随着农机化的发展,加速推行“农机作业保姆”和“种田”,耕地才能得到了充分、有效利用,土地撂荒才从根本上得到制止,农民的承包土地才能得到有效流转。

第三、从生活宽裕的目标看,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优化产业结构。农村要全面发展一、二、三产业,劳动力资源以及其他生产要素就有一个合理配置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湖北梣靠的还是农业机械化。因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它从根本上可以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加速农村现代化建设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第四、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看,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来推进农业文明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它能有效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通过秸秆旋埋,培肥土壤,改善土质结构,可以改变当地群众焚烧秸秆污染空气质量的陋习,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达到村容整洁的目的;同时,还可促进农机经营者不断学习农业机械操作技术,通过不断的学习,随着操作技能的提高,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

宁武县人民医院专家团队
四川巴中白癜风三甲医院
重庆整形三级医院
黑龙江肛肠一级医院
友情链接